来宾历史沿革
秦始皇三十三年(公元前 214 年),秦统一岭南,设中留县(治所在今武宣县三里镇勒马村),为县级行政建制之始。西汉元鼎六年(公元前 111 年),设桂林县(旧治今属金秀瑶族自治县,隋迁今象州县上古城)。三国吴,凤凰三年(274 年)置桂林郡(治所在今象州县内)。桂林郡隶属广州,是境内最早的郡(州)级行政建制(相当于今地级市行政建制)。唐代,境内有象州(隋开皇年间置,大业年间废,唐复置。治所在今象州县),唐末辖 3 县;芝州(唐置,治所在今忻城县),唐末辖7县;严州(唐置,治所在今兴宾区),辖 3 县;思刚羁縻州(唐置,治所在今兴宾区迁江镇)。宋至民国时期,境内区域分别隶属柳州(宜山)专区、平乐专区、武鸣专区、宾阳(南宁)专区、邕宁专区。
1949年11月-12月,来宾县、武宣县、象县属柳州专区,迁江县、忻城县属武鸣专区。次年,忻城县改属宜山专区。1952年4月23 日,迁江县并入来宾县,5月25日,成立大瑶山瑶族自治区(县级),属平乐专区。同月 30 日,武宜县与象县合并为石龙县(驻石龙镇)。8 月,柳州专区并入宜山专区,来宾县、石龙县、忻城县属宜山专区。1955 年8月26日大瑶山瑶族自治区改称大瑶山瑶族自治县。
1956年今市域设来宾、石龙、忻城、大瑶山瑶族自治县4个县。1958 年6月,宜山专区改称柳州专区(专署由宜山县庆远镇迁驻柳州市),来宾县、石龙县、忻城县、大瑶山瑶族自治县属柳州专区。1960年5月30日,石龙县更名为象州县。1962年3月复置武宜县(驻武宣镇),象州县城迁至象州镇。1963 年,市境内设来宾县、象州县、武宜县、忻城县和大瑶山瑶族自治县5个县共52个区。1966年4月8日,瑶山瑶族自治县改称金秀瑶族自治县。1971 年,柳州专区改称柳州地区,来宾县、象州县、武宣县、忻城县、金秀瑶族自治县改属柳州地区。
1971年境域属柳州地区。2002年9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,撤销柳州地区,设立地级来宾市。撤销来宾县,改称兴宾区。12月 28 日来宾市正式挂牌成立。辖兴宾区、忻城县、象州县、武宜县、金秀瑶族自治县(简称金秀),代管合山市。(摘录《来宾市志》)
【重要提醒:广西信息网所载的文/图等稿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,来源于互联网或作者自行发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本站无心侵犯了您的版权及合法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!本站所载的文/图等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我们不对其科学性、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或转载所发生相关责任请自行负责。】